在中國,全民義務植樹運動已經(jīng)推行了25年,而這項運動的效果如何,如今已經(jīng)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如何認領一棵樹?
自1981年《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以下簡稱決《決議》)出臺以來,到今年中國參加義務植樹的人數(shù)達到了99.3億人次,義務植樹475.7億株。中國國家林業(yè)局局長賈治邦說,目前中國初步形成了以工程造林為主體,社會造林和義務植樹共同發(fā)展的造林綠化新格局。
1979年2月,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jù)國務院的提議,通過了將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jié)的決議,其意義在于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而《決議》則要求:“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男十一歲至六十歲,女十一歲至五十五歲,除喪失勞動能力者外,要按照每人每年植樹3至5棵的要求,均應承擔義務植樹任務?!? 隨著決議的出臺義務植樹實際上成為了適齡公民必須履行的一項法定義務。
實踐證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是中國國土綠化史上的一項創(chuàng)舉,是一條符合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土綠化之路。然而,推行義務植樹25年來,這項活動在某種程度上流于形式的現(xiàn)象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和思考。如今,一種以養(yǎng)樹代替植樹的做法,受到了許多人的歡迎。
義務植樹人人有責
“在植樹面前,我們都是中國的公民。我今天不是因為是部長才來植樹的,因為是公民都要履行自己的義務!” 在北京市豐臺區(qū)老莊子鄉(xiāng)的植樹地點,外交部長李肇星一邊為樹苗培土一邊說。2006年3月25日上午,來自黨政各部門的180余名部級官員來到這里,參加了“共建綠色家園---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
李肇星部長介紹說,從小學開始,除了在國外工作的13年,他每年都要參加義務植樹,在國外,他也曾在非洲種了17棵樹,在中東的戈蘭高地種了一棵,在美國種了3棵?!爸矘湟矐搫諏崳皇菬狒[熱鬧,應該確保栽的樹都活,保護我們的生態(tài)?!?/p>
據(jù)統(tǒng)計,“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開展5年來,共有850多人次部級領導參加植樹,植樹10400多株。
“電視上經(jīng)??吹接蓄I導植樹,但更重要的是需要依靠我們所有人來參與?!眲⒖?,北京市大興區(qū)一名普通的工人對記者說,“植樹對我來說是一種義務,同時也是一種愛好,就像養(yǎng)花養(yǎng)草一樣。我并沒有植樹以及護理樹木的專業(yè)知識,只是憑借長輩和朋友間相互交流的經(jīng)驗來栽培樹木,所以我盡量選擇種植那些容易存活的樹木。看著這些樹苗從不足一人高漸漸超過自己,就好像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茁壯成長。”
在北京,為了迎接2008年奧運會的到來,市民們加快了綠化城市的腳步。2006年3月10日上午,1500多名北京市民在位于北五環(huán)附近的奧林匹克公園種下了千余株油松、白蠟、銀杏、山桃、刺槐、碧桃、紫薇、垂柳等喬灌木,拉開了北京市今年春季綠化造林工作的序幕。
占地680公頃的奧林匹克公園,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重點綠化工程,已完成200公頃綠化。據(jù)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介紹,北京市今春計劃綠化造林9000公頃,栽植各類苗木1366萬株,占全年造林任務的81%。目前已完成整地5280公頃,栽植面積約153公頃、植樹246萬株。
公民都履行了植樹義務嗎?
然而,這么多年來作為公民基本義務的植樹運動,并非執(zhí)行得一絲不茍。僅在北京,600多萬符合義務植樹條件的公民中每年就有一半人未履行植樹義務,以一年一人種3棵樹計算,北京每年就少了一片約900萬棵樹的樹林;在山東省的煙臺市,每年至少有一半以上的適齡公民沒有履行植樹義務。二十多年來,煙臺人共少植樹一億多棵。(數(shù)據(jù)來源:人民網(wǎng))
“植樹節(jié)我當然知道,但是每年每人要種3到5棵樹我怎么一點印象都沒有?!本妥x于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的莊靜(化名)很詫異地對記者說。她告訴記者,植樹活動她也參加過,不過在她看來象征意義大于實際意義。
“我和同學大一的時候曾經(jīng)去種過一棵樹,還是在護林人員的幫助下完成的。我并不知道還有規(guī)定每年都得種樹,同學里知道這個的也不多?!鼻f靜說,“從初中開始每年都有植樹活動,但實際上我身邊的人種樹的數(shù)量肯定遠遠達不到這個要求,而且學校也并沒有在這方面要求過什么?!?/p>
據(jù)全國綠化委員會2001年的《全民義務植樹盡責率及相關情況調查》顯示,適齡公民的法律盡責率只有45%,而隨后2002年和2003年進行的補充調查的結果,則與2001年的調查數(shù)據(jù)基本一致。
對此,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周力軍處長分析認為,四大原因導致公民未能很好地履行植樹義務。其一,宣傳工作不到位。在全國還有不少適齡公民沒有把義務植樹作為國家法律、法規(guī)來看待。其二,組織工作不夠落實。調查情況表明,每年都能組織適齡公民參加植樹的單位為64%,有時組織的單位為26%,從未組織的單位占10%。其三,管理存在死角。隨著中國市場經(jīng)濟的建立與發(fā)展,許多適齡公民因其所在單位流動和不確定因素,形成義務植樹無人管理的狀態(tài)。其四,實施辦法確定的法定植樹義務的組織單位,即各級綠委辦力量十分薄弱,許多地區(qū)的綠委辦形同虛設,只有一塊空牌子,沒有專職人員。
周力軍還認為,除了以上這四個原因之外,還有一個更深層的重要原因,那就是全民義務植樹法規(guī)實施了二十多年從未修改過,嚴重滯后的法規(guī)已不能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的需要。
周力軍說,實施辦法出臺于1982年。如今,我國整個社會狀況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僅從農(nóng)村流向城市的打工者就有1.2億人,按照實施辦法的規(guī)定,這1.2億人基本上都屬于應履行法定植樹義務的人群,但是,實際上是處于不能履行而又無法監(jiān)督的狀態(tài)。此外,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已開展了20多年,許多城市特別是一些大城市周圍較容易綠化的地方都種上了樹,現(xiàn)在再要植樹就要到相對較遠、自然條件較差的地方去,對于城市普通市民來說,要履行這項法定義務也確實存在一定困難。
植樹更要養(yǎng)樹
樹木的成長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植樹不單單意味著將樹苗栽種下去,如何保證它們的存活與成長,也是義務植樹中一個必須重視的步驟。
然而,現(xiàn)在許多地方卻存在著“年年種樹不見樹”的怪現(xiàn)象。每到植樹節(jié),有些地方往往要花費大批人力物力種樹,至于樹能不能成活,則不管不問。有的單位甚至年年在一塊地里栽樹,七八年也沒見幾棵樹長成。據(jù)統(tǒng)計,建國以來,全國累計植樹面積有13億7千萬畝,但成活率只有三分之一。(數(shù)據(jù)來源:CCTV.COM)
黑龍江齊齊哈爾大學校長唱江華說,一些地方植樹似乎就是為了完成任務,缺乏統(tǒng)一規(guī)劃。他認為,東種一棵、西種一棵,沒有規(guī)模效益,也不便于管護。義務植樹應該納入生態(tài)建設的總體目標中。最好能夠把一些急需綠化的地方劃成植樹基地,并且設立專人管護,以提高樹苗的成活率。
“除去種樹以外,維護認養(yǎng)樹木也屬于植樹運動的范疇?!蔽挥趶V東省的南嶺公園所在地的林業(yè)局官員認為,義務植樹被稱為公民必須履行的法律義務,規(guī)定凡是條件具備的地方,年滿 11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除老弱病殘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義務植樹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應勞動量的育苗、管護和其他綠化任務,而“認養(yǎng)樹木”就是管護樹木、維護綠化,是植樹運動的一部分。
目前,認養(yǎng)樹木已經(jīng)成為植樹活動中一項新的熱潮。普通市民可以到林業(yè)部門,認養(yǎng)自己中意的樹木,包括自己親手種植的樹木、中山本地的古樹名木以及市區(qū)的綠地綠樹等等,林業(yè)局將與市民簽訂認養(yǎng)合同,并用市民的名字對樹木冠名。
專家認為,較之以往只需到個場、出點力的純粹性義務勞動,出資認養(yǎng)樹木,既能一改過去那種把樹苗一栽了之、再不關注的“短期行為”,同時還能讓種樹人強烈感受到自己與綠樹一起成長的樂趣,其意義自然大不相同。
蒙公網(wǎng)安備15062302000118號